博客年龄:11年11个月
访问:?
文章:471篇

个人描述

朱永嘉(1931— ),历史学者。早年师从谭其骧、周予同等文史名家,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。著有《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》,注译有《明词汇刊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唐六典》《春秋繁露》等古籍约五百多万字。

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(八) 朱永嘉

2022-02-06 21:34 阅读(?)评论(0)

类似《琵琶行》的题材,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不是唯一的,也不是第一篇,《白氏长庆集》中还有一篇《夜闻歌者》的诗文,其内容如下:

夜泊鹦鹉洲,江月秋澄澈。邻船有歌者,发词堪愁绝。

歌罢继以泣,泣声通复咽。寻声见其人,有妇颜如雪。

独倚帆樯立,娉婷十七八。夜泪如真珠,双双堕明月。

借问谁家妇,歌泣何凄切。一问一沾襟,低眉终不说。

这首诗写作的时间,是在元和十年(公元815年)六月,白居易在贬官江州司马的途中,夜宿鄂州,闻邻船有歌者,有感而作此诗。如果仔细体味诗的情调,白居易描写歌女难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,实际上哭诉的何尝不是自己遭遇之不公和委屈,他描绘歌女容颜如雪,何尝不是表白和诉说自身的清白。诗歌因事而发,一事一歌,那个时候他在政治上遭遇不公,却无法诉说啊!那个歌者虽然“一问一沾襟”,最终还是“低眉终不说”,这个不说,既是歌女之不愿说,对白居易而言,此时此刻在诗歌中也不能明说的。《琵琶行》的创作比《夜闻歌者》要晚了一年,二者之区别,《夜闻歌者》是不说,《琵琶行》则借商人妇之口说了,那个说也只是喻指,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作者所以动情的原因是自己的谪迁之意,正是这一点才有最后“就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青衫湿”之句,那么白居易《琵琶行》写作的意旨亦在于抒发受到不公贬谪的胸臆。

借遗妾比拟诸臣的诗人,不止白居易一人,与其同时的还有刘禹锡,他也是在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,因为写了一首《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》的诗,得罪了执政,于是复出为播州刺史,后来因为有老母需要侍奉,改授连州刺史。文人多因文字获罪,不能直言相争,只能在诗歌中以遗妾作比喻来诉说自己的委屈。那时刘禹锡亦有一篇《泰娘歌》,与《琵琶行》有异曲同工之妙,今只录诗之引文于下:

泰娘本韦尚书家主讴者,初尚书为吴郡,得之,命乐工诲之琵琶,使之歌且舞。无几何,尽得其术。居一二岁,携之以归京师。京师多新声善工,于是又捐去故技,以新声度曲,而泰娘名字,往往见称于贵游之间。元和初,尚书薨于东京,泰娘出居民间。久之,为蕲州刺史张逊所得。其后逊坐事,谪居武陵郡。逊卒,泰娘无所归,地荒且远,无有能知其容与艺者,故日抱乐器而哭,其音焦杀以悲。客闻之,为歌其事,以足于乐府云。

泰娘也是擅长琵琶和歌舞,可见这是当时流行的伎艺,因而当时叙述琵琶乐声的作品也很多。白居易《新乐府》便有《五弦弹》一文,这里面对琴声的描述,也能找到《琵琶行》的影子,如:“五弦并奏君试听,凄凄切切复铮铮。铁击珊瑚一两曲,冰泻玉盘千万声。”“曲终声尽欲半日,四坐相对愁无言。座中有一远方士,唧唧咨咨声不已。”在《琵琶行》中,便更加向前跨了一步,不仅描绘演奏者的音响,而且把声音与演奏者的感情也融为一体,若“弦弦掩抑声声思,似诉平生不得意。低眉信手续续弹,说尽心中无限事”,这弦声诉说的不仅是商人妇,也是作者自己蒙受冤屈而被贬谪的那种失落而又无奈的表白。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”,传达的正是作者内心的哀伤,这样的感情表露既可以是爆发式的嚎啕大哭,也可以是默默的无声掩泣,与《夜闻歌者》中“泣声通复咽”的情景相似。《琵琶行》与《五弦弹》这两首诗中描述音响的词语也是相通的,有的更向前推进了,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比“冰泻玉盘千万声”更加生动而形象。对于曲终场景的描述,《琵琶行》是“曲终收拨当心画,四弦一声如裂帛。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”,当白居易请求她再弹一曲,并为她写作《琵琶行》时,“感我此言良久立,却坐促弦弦转急。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座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清衫湿。”诗人的情感似海浪叠起,一浪高过一浪。毛主席最为赞赏的就是最后这二句,那个结尾比《五弦弹》的结尾要集中而有力得多。在《琵琶行》中,作者以第一人称尽力倾注了自己的情感,才是作品能长期打动人心的原因,作者自己不动情,怎么能打动读者呢?比较《五弦弹》、《夜闻歌者》、《琵琶行》这三篇作品的关系,可以看到作者创作演化的过程,反复地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真金,好的作品同样如此,这个真金就在于作者情感的演进,如果作者没有被贬谪到江州的不公经历,就不可能有《琵琶行》那样千古流传的名篇。

元稹也写过一首描写琵琶演奏的诗歌,那是他在元和五年(公元810年)写的《琵琶歌》,叙述了一个演奏者李家管儿的故事,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也能找到与这首诗歌相通的句子,如该诗中有“霓裳羽衣偏宛转”、“六幺散序多笼撚”、“泪垂捍拨朱弦湿,冰泉呜咽流莺涩”、“断弦砉騞层冰裂”等句,《琵琶行》中都有对应的句式和词语,从情感上讲,《琵琶行》中“间关莺语花底滑,幽咽泉流冰下难”表达的情感要更深沉一些。也许《琵琶行》是白居易向元稹《琵琶歌》挑难的作品,诗歌正是在诗人之间互相唱和,也是互相挑难的过程中,不断发展和进步的。创新离不开继承,总是在原有台阶上再跨一步,创作过程中不要把雷同都简单化地称之为抄袭,只要在原作基础上向前跨进一步就是一种进步。不能把诗歌完全当做历史真实去追求那种历史的细节考证,那样会把作品碎片化了,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诗歌给人们带来的美感。通过作品,我们既要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,更要感受作者美好的心灵,让读者与作者能够穿越时空真正在心灵上互相理解和感应,这也是作者期望于后人的。白居易在《戏赠元九李二十》中说“世间富贵应无分,身后文章合有名”,这就是那个时代士子们对自身价值最高的期望了,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应继承如何为人、如何作文的最珍贵的传统文化财富。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2-02-06 22:39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