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年龄:12年0个月
访问:?
文章:471篇

个人描述

朱永嘉(1931— ),历史学者。早年师从谭其骧、周予同等文史名家,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。著有《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》,注译有《明词汇刊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唐六典》《春秋繁露》等古籍约五百多万字。

历史研究“由远至今、由古及今”之途径——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迁都问题 朱永嘉

2013-04-23 12:46 阅读(?)评论(0)
  

今日读《南方周末》四月四日的自由谈读友会上,张耕华先生的一篇短文,题目为“历史果真无趣吗?”讲了陈寅恪国文考题《对对子》的往事。题目为“孙行者”,其实该题目不应有标准答案,看是否答得贴切。陈寅恪认为最好的是“胡适之”。其实这是给胡适开玩笑。还讲了吕思勉在民国年间出了一个试题,讲汉人翼奉迁都洛阳的建议。如果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的话,选址应在哪里?这本来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,翼奉是汉元帝时的儒生。记得毛主席谈过,元、成、哀、平,一代不如一代。元帝与成帝都是很荒唐的皇帝。然他们都是很好的音乐家,朝政则让儒生当宰相。哀帝更荒唐,是一个同性恋者。翼奉向汉元帝建议“迁都正本”,为此汉元帝问翼奉,“今园庙有七,之东徙,状何如?”意谓现在咸阳有先帝之陵园七所,如何东徙洛阳呢?因为陵园无法迁徙,实际否定了翼奉的建议。翼奉的回答:“昔成王徙洛,盤庚迁殷,其所避就,皆陛下所明知也。非有圣明,不能一变天下之道。臣奉愚戆狂惑,陛下裁赦。” 翼奉这个建议没有行得通,匡衡亦曾建议过,徙南北郊,也没有执行。汉代真正的迁都是刘秀,光武帝才把首都定在洛阳,那是因为西汉的都城已被赤眉军破坏得不能建都了。此后作为首都的还有,若曹操执政时的许昌及邺,魏晋的首都在洛阳,北魏后期也在洛阳。东晋、南朝在金陵,即今天的南京。隋唐京师在陕西的长安和东都洛阳。北宋在开封,南宋在杭州。辽和金的首都是现在的北京,他们都是另有上京、东京、北京。元的首都在大都,即今天的北京,另有上都在开平。明代的都城,朱元璋时在南京,明成祖时迁都北京,南京成为陪都。清代早期的都城在沈阳,入关以后迁北京。民国北洋军阀时的首都在北京,国民革命北伐以后,首都在南京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北京。首都的迁徙往往与政治中心向联系,但也要有相应的经济和资源的条件。迁都的事,历朝历代都有,大都与政治中心转移相关。历代往往除了第一政治中心首都之外,也有一个甚至几个陪都。现在北京已有二千多万人口,北京市的范围已很大了。问题是北方的水资源不能保证其人口规模的扩张,所以才有西路、中路、东路之南水北调的庞大工程。其效果究竟如何,还得观察。现在交通堵塞,风沙和沙尘暴的问题,空气中雾霾的问题,都困扰着北京。能不能换一个思路,不动水,动人呢?有人提出过迁都的问题,但迁都很困难。也有人提出在北京周围多设一些卫星城,但改变不了水资源上的困境。那么能不能增加一二个有充足水资源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城市作陪都,从而减轻北京人口的压力。现在通讯和交通条件发达了。一部分行政机构迁移陪都,一部分管理工商业的下属机构,迁移到工商业中心城市,这不会影响首都号令全国的地位,但能大大减少水资源和风沙及交通方面对北京的压力。其实这类问题,既是历史问题,又是现实生活中很有趣的实际问题。它完全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中国历史时的讨论题。由古及今,可以讨论的问题很多,通过这类问题的学习和讨论,沟通古今之间,从而把历史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3-04-23 15:53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